常常在挑選便當盒、餐具、保溫杯時,困惑於不鏽鋼的編號,到底哪個用於食品是安全的呢?
我們就用簡單明瞭的表格,來分辨不鏽鋼家族的分別是甚麼!
快速連結:
200/300/400系列
主要在於鉻和鎳比例不同
依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-8499-G3164,200/300/400系列的金屬元素分類如下:
(1) 不鏽鋼的成因
不鏽鋼之所以能成為不鏽鋼,主要拜鉻所賜,當鉻的金屬含量在整體鋼材中高於12%時,就容易形成一層氧化鉻包覆外層,杜絕環境的侵蝕。
(2) 200/300/400簡述
200 –
200屬於工業用不鏽鋼,其主要減少了鎳,為了提申延展性,提高了錳含量,成本低廉,大量用於門窗、梁柱等。
300 –
300就是一般俗稱的白鐵,因含較高的鎳,提高了抗腐蝕的特性,最常見也最為適合製作成餐具使用。
400-
因為鎳的含量非常低,又稱為不銹鐵,常見的430就是完全不含鎳的類型。
其具有很高的高溫特性,但因為鎳含量較少,抗腐蝕以及強酸鹼的能力較弱,會有生鏽的可能。
另外420因為較高碳、硬度、強度更高,因此常製作成剪刀等等的刀具;也因為不含鎳,較不易使皮膚過敏,因此許多手術用刀也是420的材質喔!
(3) 不鏽鋼食品容器具,錳含量超量 ?
先前媒體曾報導過「不鏽鋼食品容器具錳含量超量」的議題,是因為不肖業者將200製成餐廚設備而引申的問題,否則正常狀況下,200應屬工業用不鏽鋼。
由此我們可以得知,只要避免買到200系列不鏽鋼來當作餐具就好了啊!
但無奈的是,目前我國並無強制規範廠商列出不鏽鋼成分以及標準,且就算200拿來製成餐具也無法可管,像在這些過去的文章中[1][2]指出:
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出,目前 CNS12325(金屬製多層菜盒)與 CNS12324(金屬製飯盒)國家標準規定,必須以304系不鏽鋼製作餐具,但「國家標準係自願規定,廠商若自願遵守,可以證明自身品質優良,但若不願遵守,也沒有相關罰則。」廠商若涉嫌違反其他相關法規或標示不實,應回歸衛生福利部稽查管理;若單以200系不鏽鋼製作餐具,並不違法。
因此大家一定要涉獵這些分類不鏽鋼的知識,而且選購時,要注意廠商的廠牌信譽以及標示是否清楚,不能被標示不清的「高級不鏽鋼餐具」給蒙騙過去!
304/316/430餐具寵兒比較
在這些最常見的餐具材質選項中,該如何挑選呢?
(1) 304/316/430簡述
304
304也就是俗稱的白鐵了,因為加工性佳因此應用非常廣泛,抗腐蝕性高,級適合用於餐具材質。
316
比起304又多加了鉬金屬元素,使鋼材更具穩定性且又提高了抗腐蝕性,常使用於醫療手術器材以及高價的鍋具。
430
俗稱為不銹鐵的不鏽鋼種類,雖然不會溶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,但如果常使用在弱酸的環境、或是保養不當,就容易生鏽,因為不含鎳,製作的成本也較為低廉。
2) 304/316迷思
相信許多人以為,鍋具只要冠上316,就是能安心使用的標榜,但是316一定比304好嗎?
如果是考量抗腐蝕性,其實在正常使用的烹調環境中並沒有高酸鹼的情況,因此個人認為304已經足夠。
過去許多廣告標榜鍋具使用了316醫療級不鏽鋼,趁機抬高價格,但是查查其實許多手術用的刀具是使用420,因其不含鎳的特性,較不會引起病患皮膚過敏,國外常見的手術刀用不鏽鋼除了316、420/440[3][4]也是非常常見的。
316在材質上只是提升了耐蝕性,但是這能為烹飪上帶來甚麼優點嗎?
在看見兩個坊間的交叉比對實驗後[5],我認同其實鍋具的製作過程、不鏽鋼鐵鍋的厚度才是影響使用的關鍵。
如同牛頭牌鍋具[6]給的選鍋具建議:
1) 鍋具不能太輕,因為國人的習慣大多是大火烹煮、鍋具太薄就容易焦黑。
2) 紋路粗糙的不要買,這表示廠商表面處理工序太差,一旦鍋子焦黑會更難清洗。
3) 不要買需要養鍋的鍋具,無論是要用洗米水、醋清洗,或是要用油養鍋,這都表示廠商生產鍋具時,沒有洗淨工業用油。
4) 不要買鍋耳不牢、手握配重不順的鍋具,萬一燙傷或把手扭傷,得不償失,這也是低檔商品常會發生的狀況。
[參考連結]
[1] https://iqc.tw/36699
[2] 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40385/
[3]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urgical_stainless_steel
[4] https://www.pentaprecision.co.uk/specifying-316l-and-other-medical-grade-stainless-steels
[5] 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1214002474-260405?chdtv
[6] http://www.bfw.com.tw/preferredShow2021?id=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