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在烘焙解說中聽到「麵團出筋」、「看看這個麵團的筋性」,做蛋糕時製作步驟又叮嚀輕輕攪拌麵糊避免出筋,在不知道出筋是甚麼的情況下,總是弄得自己緊張兮兮的。

出筋到底是甚麼意思呢?

文章大綱

一句話解釋

對於烘焙初手來說,當然想要滿滿的白話文解釋了!
因此今天想要基於科學角度,用白話文解釋出筋的含意。

一句話解釋給你聽:

出筋就是麵粉遇水後,麵粉中的蛋白質們手拉起手,形成了麵團的筋骨結構,將麵糰撐起來!

出筋(Gluten development)

從英文字面的解釋,出筋就是麩質(gluten)成形(development)。

從麵粉加水攪拌,出筋的程序就開始了。

攪拌或是揉麵團的目的,都是在幫助所有的麵粉均勻地吸取水份,讓麵粉中的蛋白質發展、互相連結,形成麩質(gluten),成為麵團的基本結構;在沒有加水之前,麩質也尚未存在。

而當麵團揉的越多、讓麵團出筋程度提升,也意味著幫助越多的麩質形成;麵團就更有彈性甚至偏硬。

麩質是麵團具有伸展性、黏稠、或是可以拉出薄膜的原因,也是賦予麵包彈性和嚼勁的功臣。

麵粉中的蛋白質-麥膠蛋白(Gliadin) 和穀蛋白 (Glutenin)

可不要以為麵粉只是單純的澱粉喔,因為麩質可就是蛋白質的統稱!

讓我們用一張圖說明麩質的形成:

麥膠蛋白較具有親水性,吸收水份後製造了容易氧化的環境給穀蛋白。麩質中百分之70都是由麥膠蛋白構成,麩質過敏的原因大多是麥膠蛋白的。

穀蛋白氧化後,可以形成更大的蛋白質分子,讓蛋白質的分子鍊越來越壯大,更有彈性,就越能抓住酵母產生的二氧化碳喔!

影響出筋的因素

為什麼製作蛋糕麵糊時,師傅或教學影片總是叮囑輕輕攪拌,不要讓麵糊出筋呢?

想想上面說的,出筋就是蛋白質的連結,能讓麵包有嚼勁,但...你可不希望自己的蛋糕像個法國麵包棍一樣,非常有嚼勁吧?

這裡列出5個常見影響出筋的原因:

1. 使用的麵粉類型(低、中、高筋麵粉)

低、中、高低筋麵粉最大的不同,就在於蛋白質的含量,常見的蛋白質含量為:

  • 低筋麵粉(Cake Flour):蛋白質含量最低(6.5%~9.5%)。
  • 中筋麵粉 (All Purpose Flour): 蛋白質含量落在低筋麵粉和高筋麵粉之間。
  • 高筋麵粉 (Bread Flour):蛋白質含量約在11.5~13.5%左右。


蛋白質含量也依不同廠牌、不同製程而有所區別,
以嘉禾牌和義峰牌的高筋麵粉相比,每100克麵粉,嘉禾牌有13克蛋白質,義峰牌有13.7克。

同樣是高筋麵粉,但因廠牌不同,蛋白質成分也會有差異喔!


2. 水量

水份的用量足以影響麵團出筋,過少的水量無法使蛋白質伸展,導致出筋程度不足;而過多的水量又會讓麵團變成麵糊(batter),雖然麩質能夠形成,但凝聚力不足。

3. 鹽量

鹽除了添加口感之外,在出筋上也貢獻了一份心力喔!
鹽巴能夠強化麵筋的連結,鹽巴裡的氯離子減緩麩質內蛋白質的互斥作用,讓連結更強健。但須注意的是,鹽分會減緩發酵作用。

4. 脂肪

加入的油、奶油會減緩出筋速度,當油將蛋白質分子包覆,減緩蛋白質的連結,讓出筋速度變慢,此時麵團會更好掌控和塑型,畢竟可以花比較少力氣和麵筋拔河阿!

5. 時間

有沒有常常聽麵包老手說:「讓時間幫你拉筋?」

時間也是影響出筋的重要因素,時間越長,蛋白質連結的更完整,和手揉麵團是同樣的目的。
建議如果不趕時間的人,可以嘗試過將麵粉和水混和後,直接丟入冰箱一晚,隔天就會看見出筋的效果,甚至可以拉出薄膜(接近麵包製法中的 水合法)!

訂閱電子報

歡迎大家免費訂閱<<米蘭達說>>電子報,這個網站上不時會有烘焙、寵物、生活科學等各方面的小知識,豐富你我的生活喔!

歡迎訂閱<<米蘭達說>>電子報!

輸入你/妳的電子郵件,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最新文章通知喔!



參考來源

[1] https://modernistcuisine.com/mc/gluten-how-does-it-work/
[2] https://dohful.com/blogs/bakersjournal/what-does-developing-gluten-mean-especially-in-baking
[3] https://www.nutrialley.com/about-gluten.html
[4]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BA%B8%E8%B4%A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