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有成果,現實殘酷,沒想到《幸福法拍屋》作者的結局,更是狠狠地,用銳利的尖刀刺向我的心臟。

目錄

書中大意

女主角和代,是個汲汲營營埋頭苦幹的市井小民,如果生活能放到嘴裡嚐嚐,那她的生活一定是極苦澀的。


作著看護領著微薄薪水,卻是家裡唯一經濟支柱;青少年的子女態度冷淡,失業的丈夫對她更是刻薄,生活唯一的精神寄託,大概就是不符合公寓規定養的狗,還時不時被鄰居警告和揶揄違反規定。

如此不堪的生活,卻沒有讓她陷入絕望。她想著,如果搬到了又大又舒適的家,無論是如同死水的家人親情,還是生活的困頓和挫折感,一切都會好起來,於是人生第一次有了目標,就是要買下那棟外觀亮麗的法拍屋。

於此同時,在那棟法拍屋裡,住著一位頑固、被遺棄的中年婦人昭子,早年本來過著優渥的生活,但丈夫外遇後離異,不久又客死他鄉,停止了生活費用供給;兒子在外出工作後突然人間蒸發,她守著這棟房子, 盼著哪天兒子會回來探望。

然而事態卻像無底洞般,不斷打破糟糕的底線。

昭子沒有收入,最後落得變賣家中物品才得以果腹,甚至侵入鄰居家中盜竊財務,瘦的連走路都暈眩,不理性的忽略屋子被法拍的事實。

和代在得標後,發現丈夫外遇,子宮開始出現異樣,而法拍屋點交又無法找到屋主昭子商量搬遷,就在一天女兒不小心將家中的狗從陽台摔落,和代決定一定要將狗葬在未來的新家中。

昭子的生命力越漸乾枯,以睡覺代替所有生命活動;而以為屋主早已搬遷的和代破門而入,歡喜的在未來新家打轉時,兩人在廚房扭打了起來,昭子頭破血流,彌留之際以為兒子回到家中庭院,和父親快樂的種花;和代一心想安葬自己的狗,渾身是傷的挖掘一個墓塚。

最終和代被收押時,為了不連累家人,簽下丈夫送來的離婚協議書,

和代和昭子,同樣渴望幸福的婦人,將希望寄託在這棟法拍屋上,一樣的盲目和固執,無法逃脫悲慘的命運。

全書勒緊了讀者的脖子,殷殷盼望在層層不幸後會有最後生機,但直到最後就像煞車壞掉的跑車一樣,帶著讀者衝向絕望的海。

反思1

不是努力就有結果

為什麼這麼努力的兩個人,最終什麼都沒得到?

我想是因為逃避心理,讓他們沒有正視真正的問題,她們像矇住眼睛,奮力從流沙中爬出的人,卻掉落旁邊的懸崖。

和代是逃避刻薄的丈夫嗎?是逃避不將她放眼裡的兒女嗎?我覺得自始至終,和代在逃避的是她自己,她不願意承認,丈夫早已移情別戀,兒女缺乏親情屋關愛和聯繫,這些真的是換了住處,就能解決的問題嗎?

昭子不願接受兒子不願再聯絡的事實,責怪丈夫的不忠,在生活落到入不敷出時,仍認為具有藝術天分的自己,無法出外從事一般勞力工作。

有時我們最不認識的人,就是鏡中的那人,因為承認自己的短處還有所在的窘境,是一件痛苦的事情。

反思2 認識自己

我也有盲點嗎?

如何找出盲點?

認識自己最難

會不會在看這兩個盲目的主角時,我也是深陷盲目的黑盒中,也在奮力爬向另一個深淵?這不禁讓我思考,或許我也深陷在無法理解自己而不自知啊!

這就是為什麼當人們問古希臘學者泰勒斯:「什麼事情最難?」,泰勒斯回答:「認識你自己。」

是否有系統整理的方式,能夠有效警覺自己的盲點呢?否則,叫一個盲目的人去察覺自己的盲目,不就陷入了邏輯的悖論了嗎?(若是能夠知道自己是盲目的,那又怎麼會是盲目的人?)

和自己對話

我認為,認識自己的其中一種方法,就是不斷的和自己對話,偏偏現代3C產品佔據生活,就算是獨處,眼睛和耳朵也閒不下來,生活空白處充斥著照片動態、短片、音樂,腦袋根本無閒暇時刻。

努力找個可以暫時離開3C產品的場合吧!例如:爬山、散步,或是設定10分鐘的時間(10分鐘離開3C產品不難了吧!),誠實的問自己2個問題!

工具: 問自己2個問題

誠實地問自己兩個問題,其中第二個問題延伸5個why,這是參考了Toyota新人訓練中必要之學習,連續問5個why來找出真正的問題點:

最近遇到讓我感到挫折的事情是甚麼?
為什麼會因為這件事感到挫折?(連續5個why)

練習一範例:

最近遇到讓我感到挫折的事情是甚麼?

總是在該起床的時間賴床。

1 WHY: 為什麼會因為這件事感到挫折? 覺得有失對自己的期待。

2 WHY: 為什麼覺得有失對自己的期待? 因為沒有照計畫走。
3 WHY: 為什麼沒有照計畫走?  因為想多睡點。
4 WHY: 為什麼想多睡點?   因為總覺得睡不飽,不是精力充沛的起床。
5 WHY: 為什麼睡不飽?   因為太晚睡了。

練習二範例:

最近遇到讓我感到挫折的事情是甚麼?

和家人缺乏溝通而口角。

1 WHY 為什麼會因為這件事感到挫折? 答:沒有溝通的勇氣。

2 WHY 為什麼沒有溝通的勇氣?  因為不想被批評
3 WHY 什麼不想被批評?    因為怕自己想法被否定。
4 WHY 為什麼怕想法被否定? 因為自尊心太高
5 WHY為什麼自尊心太高? 可能是自卑情節的自我保護,無法保持心境開闊。

結語

在這裡並沒有繼續討論,解決問題的方法,因為我認為,認識自己的第一步,是認知到問題在哪(aware),以及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?

這就像在生活中囫圇吞棗的人,也許在健康上已經出了問題,卻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,最終累積成了大問題,錯過了能夠挽回的時刻。

身體會生病,心理也會生病,自我意識(self-awareness)問題所在,就是改善的第一步!